嘉庚院长拨穗频遭学生强吻
连日来,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不舍与温情中送走了她的第七届毕业生,院长王瑞芳仍像往年一样,一连3天坚持参加9场毕业典礼,亲手为3200多名毕业生拨正流苏。可今年的典礼上,王瑞芳院长羞涩了,因为好多学生“强吻”他!原因是毕业生们觉得,“不吻无以陈情”。 是怎样的“情”,让学生们如此无法自禁?
嘉庚学子说,这“情”不仅是对于院长,更是对于即将迎来十周年华诞的嘉庚学院!
以学生为中心“四处留情”
在嘉庚学院,从2007年首届411名毕业生,到今年的3200多名毕业生,每个人都接受过王院长的亲自“拨穗”。这对于已年过半百的王院长而言,实为一场“体能考验”,但他一连坚持了7年,原因只有一个——他“希望能给每位学生一个庄重、难忘的毕业典礼”。
是的!嘉庚学院就是这样一所充满温情的学院,一直以来,她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在校园里“四处留情”,常常让学子们为之动容。
比如,在录取通知书里,她附上了《嘉庚学子成功书》,除了介绍学校概况外,还给出了“校园生活全攻略”,以轻松的方式为新生导航;为了让学生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,她要求每位老师每周必须有六个课时的答疑时间;因为心疼同学们办理学生证等事务时要东奔西跑,她特地开辟了学生事务办理大厅,为学生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;在嘉庚学院,中秋有月饼吃,新年有贺卡收,就连学院微博都贴上了天气预报……
没有什么是学生不能问的
“以前,湖中的小岛是个荒芜之地,后来它成功变身为校园新景观,成了我们晨读的最好去处。”“天热了或者感冒了,想开个‘小灶’,没问题,只要和食堂值班经理联系,无论是鸡汤或者煮冰糖银耳雪梨汤,都可以有”……
这些来自嘉庚学子的声音,无一不展示着嘉庚学院倾听学生诉求所带来的点滴变化。
副院长戴一峰说,在嘉庚学院,“没有什么是不能问的!”嘉庚学院的每个学生手头上都“握有”院长的邮箱地址,来自学生的邮件,院长都会一一过目并回复;平时,学生们还能通过院长对话会与院长“平起平坐”,面对面交流;每位学生在“校园网留言板”留下的疑惑,老师们都会及时作答;甚至在平日里的食堂,同学们都可以端着盘子和院长、老师一起吃饭、交流。
特写
2000多辆“小绿”承载感恩与回报
“嘉庚学院那么大,从宿舍走到教学楼好远?没关系,到处都有‘小绿’呀!”
在嘉庚学院,这样一种节能环保的公共自行车——“小绿”遍布于各个角落,它们有的是毕业的学长学姐留下的,有的由校友自发捐赠,有的则是学校新购的。“当时报考嘉庚学院,就听说有公共自行车,还以为要收费、登记或限时呢,没想到是免费的,而且可以随时使用。”2011级财政金融系学生陈敦乾说,“这可以节约很多时间,也很低碳环保。”
你没听错,在嘉庚学院,现在有2000多辆自行车供学生免费使用!
王院长说:“嘉庚学院是志存高远的学院,我们希望成为一所美丽、和谐的大学,‘小绿’是创建美丽、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。”
嘉庚学院认为,“小绿”本身承载着校友的感恩与回报,学院希望把这种情怀传播出去,以影响更多的学生,也希望能由此营造出更“和谐、温馨、绿色”的校园。
台海网